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25年11月6日至7日,楚雄市小学数学教师工作坊3坊在楚雄市教育体育局小学数学教研员王自力、李再兰老师的带领下,由北城小学周枳忠老师担任坊主,携骨干教师何家仙、王丽琼老师组成送教团队,赴吕合镇中心学校开展了为期两天的“送教下乡”活动。本次活动以“深耕教学评融合,精研有效计算课”为主题,为吕合、紫溪两镇的35名数学教师呈现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研盛宴。
活动启动仪式由吕合镇中心学校马慈玲副校长主持,她向大家介绍了此次送教团队的成员;楚雄市教育体育局小学数学教研员王自力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吕合镇中心学校曹有辉校长对本次送教团队的精心筹备表示感谢并对参加活动的老师提出希望和要求;坊主周枳忠老师为活动启动致辞。


一、同课异构,展现多元教学路径
理论需与实践结合。紧随其后的是4节高质量的研究课展示:一年级《9加几》与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同课异构和1节集体备课成果展示。
一年级《9加几》由紫溪镇中心学校的黄维翠老师和北城小学的王丽琼老师进行同课异构。

两位教师从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练习设计上均采用完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展示。黄维翠老师采用流线型教学流程,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学、练习再回到9加几的计算方法探究。王丽琼老师则以游戏化、情境化的“闯关”模式贯穿始终,课堂氛围更为活泼,更注重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即时反馈。教学方法上,两者都关注“凑十法”这一核心算理,黄老师通过系统回顾“点数、接着数、凑十”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王老师则更侧重于学生的动手操作与直观感知,通过学具摆放、同桌互说、上台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在“做”中理解“为什么把4分成1和3”,对算理的剖析更为细腻深入。练习设计上,黄老师通过“9加几”与“10加几”的对比比赛,强化知识迁移。王老师的练习设计更具趣味性与综合性,如“圈一圈算一算”、“打开双重锁”、“快速逃离”等,将知识巩固融入连贯的故事情境中。两者各有侧重,均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同课异构”的独特价值。

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由紫溪镇中心学校的李宗旺老师和北城小学的何家仙老师同课异构。两位教师采用不同的导入,深入探究计算过程:算法对比与算理深究,两者均以145×12为例,但引导策略不同。李宗旺老师侧重算法的多样化与联系,引导学生对比分步口算与竖式计算的内在一致性,重在沟通方法。何家仙老师则组织小组合作,深入探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等算理细节,并通过对比145×12与45×12的异同,强调数位对齐与进位意识。两位教师均设计了具有层次的巩固与思维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与推理能力等核心素养。两节课都夯实了计算技能,均在不同维度上诠释了“教学评融合”的有效实践,为计算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课堂范式。

在二年级《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集体备课和学员抽签上汇报课环节,吕合镇中心学校的杨佳琴老师将活动推入了高潮。这种“同课异构”、“即时生成”的研修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参训教师的参与热情。大家集思广益,共同研磨,再由学员代表进行教学实践,真正实现了从“旁观者”到“实践者”的转变。


二、 理论引领,明确教学方向
活动首日,工作坊特邀嘉宾王自力老师带来了题为《核心素养导向的计算教学设计与组织》的专题讲座。讲座从新课标理念出发,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计算教学的整体设计与课堂组织之中,为参训教师们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清晰的教学改进方向。

次日,楚雄市小学数学教师工作坊3坊坊主周枳忠老师作了题为《从“观教”到“察学”:计算课的课堂诊断与教学策略》的专题讲座,再次将老师们的感性认识提升至理性高度,帮助大家掌握了科学的课堂观察与诊断方法。


三、研讨升华,提炼有效策略
在活动的深度反思与策略提炼阶段,说课、评课环节,教师们分组研讨,畅所欲言,既有真诚的赞赏,也有中肯的建议。在交流中凝聚共识,提炼出多项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四、 总结展望,砥砺前行
活动的最后,举行了简短的总结仪式。参训教师代表分享了他们的收获与感悟,学校领导为送教团队颁发了聘书,坊主作了此次活动总结。
此次送教下乡,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智慧的碰撞,它成功地将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学理念送到了乡镇学校,让知识的清泉与教研的热情流淌进乡镇孩子和老师们的心田。我们相信,此次活动的结束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工作坊3坊的辐射引领作用将持续发热。所有参训教师将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思考,在“精研有效计算课”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共同助力楚雄市小学数学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

图片:送教团队
文字:王丽琼
编辑:马涛
初审:周丕先
终审:何应明 李兴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