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风吹醒万物,万物风中复苏。桃花、李花,竞相开放,犹如我们的教学研讨活动一样,乘着春风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我们在这里聆听,在这里讨论,在这里思考,在这里收获,也在这里成长,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新课前研讨,注重实效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小学二年级正是孩子们识字写字的关键时期,为了提高课堂识字效率,激发学生的识字写字兴趣,3月6日,二年级语文教研组所有成员在组长李美华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凝聚团队智慧的研讨之旅。经过讨论,确定了本次研究课的内容是第四单元第11课《我是一只小虫子》的随文识字教学,由张杰老师承担授课任务。
张老师通过深入研读教材,精准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图片识字、随文识字、识字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学习汉字的热爱。

3月25日,4月3日,教研组成员分别在校本部二(5)班、二(7)班进行展示课前的2次磨课。课后,大家畅所欲言,指出本节课的亮点与不足,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最后确定了上课方案。

课中落实,精彩纷呈
经过前期的准备和打磨,4月10日下午,张杰老师以亲切的教态、适时的引导,通过引导学生有效交流和自主探索,将这节课精彩呈现。
课堂上,老师准备了看图猜昆虫、听虫鸣和看视频猜昆虫的游戏,游戏中所选择的昆虫都是孩子们非常熟悉又与课文内容密切联系。这不仅很有意思,而且像一块强力的磁石,把孩子们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住了,小脑袋瞬间被启动,大家纷纷举手,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自己的答案。在不知不觉间,孩子们的思路就跟着老师进入了课堂,进入了学习。

张老师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理念为指导,将识字活动巧妙地穿插在课堂中,字理识字、随文识字、对比识字、归类识字等识字方法不仅有趣,而且高效。再通过“感受‘虫之恼’”“感受‘虫之乐’”等关键问题的引领,孩子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不仅收获、巩固了多种识字方法,激发了识字兴趣与愿望,而且达到预期效果,达成了学习目标。



课后反思,共同提高
展示课结束后,全体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开展了激烈的课后研讨活动。首先,张杰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以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思考。整个课堂比较紧凑,有些环节过得太快,怎样整合,让课堂各个环节时间分配更合理。其次,刘玥冰老师对这堂课的优点给予了充分肯定,整节课重难点突出,学生学习习惯比较好,能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能根据老师的引导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最后,李应琼老师结合本节课,例举具体“例字”阐述了二年级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及策略。

六年级教研组长杨建华老师、五年级教研组长王晓琼老师和教导处王灿珍主任就这节课也谈了自己的看法。她们都强调低年级教学要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寓教于乐,在教学设计时要吃透教材,少讲、精讲,要有巧思;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带着学生识字认字;要立足教材,立足文本,再思考、再研究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理念;要抓住教学契机,践行教学评一体化,多种方式评价、鼓励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最后,周丕先副校长对这次教研活动做了小结,并对识字教学工作做指导。他充分肯定了张杰老师在教学中的亮点,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改进意见。他还指出我们语文老师要充分研究“语文参与式活动课堂‘深度参与’的设计示范案例”,提高我们的课堂质量。

语文是传承文化的根脉,是滋养心灵的甘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自信的重任。通过本次活动,二年级组的语文老师们对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在提升自身教学研究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愿我们以今日为起点,继续深耕课堂、深研教材,用语文的厚度与温度,点亮学生的成长之路。





文字:殷芳艳
图片:殷芳艳 杨景溪
编辑:段明涛
初审:周丕先
终审:何应明 李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