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笑响点亮了四面风,在这最美的人间四月天,2025年4月9日至11日,全省生态环境教育专题培训班在昆明市顺利举办。


4月9日的开班仪式上,云南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杨鹭主任对此次培训的目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她指出:生态环境教育的成效,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自2020年起,每年都举办全省生态环境教育专题培训班,其目的是为学校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工作搭建平台,提供优质服务。今年,将计划在全省范围内联合相关单位组织开展“美丽中国、志愿有我”系列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宣传活动及环保设施向公众集中开放活动,希望各学校都能积极参与进来,让生态文明扎根校园,培养青少年争做美丽云南建设的行动者、践行者。她勉励所有参加培训的学员认真学习,积极交流、分享,学有所思、所获。

本次培训采取专家授课、经验分享、互动交流、实地观摩的方式开展,邀请省内外生态环境教育、文学创作等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生态环境教育的政策法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及创新思维等多个方面,通过理论解析与案例分享,为云南生态文明教育注入新动能。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教育室主任祝真旭对最新的生态环境教育政策进行深入解读,帮助学员了解政策导向和具体要求。他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从近代环境教育缘起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教育及公众参与等方面,给大家讲述了一堂环境教育课。他认为,环境教育进入了新阶段,且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学校应建设一个环境友好的美丽校园、拥有一套环境教育校本教材和课程、支持一批学生环保社团发展、参与或开展一系列环境保护主题活动、培养一支优秀的环境教育骨干教师队伍。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工作室执行主任王巧玲讲解了在“大思政课”视域下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觉醒与学习创新。并从大思政赛道、高质量赛道、学校赛道、数学化赛道、国际化赛道等方面,带大家一起“解锁”生态文明教育的强国密码。她提出,要让云南传统生态智慧种入学生“三观”,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书本到指尖到心间”。

龙翔小学积极探索生态教育的城市学校实践路径,建立了立足校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课程体系,昆明市五华区龙翔小学校长范源分享了该校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学校课程的经验,从餐桌上的食物多样性到田野间的生物多样性,再到地球生态系统,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种子。

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张庆国从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到中国现代生态文学作品,再到世界生态文学作品;从自身创作生态文学作品经验,到以独特视角讲述的生态故事,再到深入解读生态文学写作,每一个话题都引人入胜。尤其令人动容的是,他结合自身丰富的写作经验,分享创作感悟,那些动人的故事、深刻的见解,如同一股清泉流入在场学员的心田,让大家对生态文学有了全新的认知与理解。

昆明市明通小学教育集团书记刘毅介绍了明通小学基本情况、无废学校创建和生态学校构建的亮点工作,并对生态理念如何结合教育思想、学校管理及具体教育工作进行了解读。明通小学以“生态型学校”为发展目标,积极构建生态型学校,让生态文明教育扎根校园。

培训期间,学员们积极交流心得,分享经验,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交流分享的环节,北城小学刘芮弛副校长交流了北城小学作为国家级生态学校取得的成绩,表达了将继续努力,积极申报国际级生态学校的美好愿景,并对申报流程、细则等向专家进行了咨询。

此次培训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实地考察环节活动期间,主办方还组织全体参训学员到滇池保护治理科普中心进行参观,了解滇池历经的沧桑变化及滇池保护治理工作的成效。

此次培训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实地考察环节活动期间,主办方还组织全体参训学员到滇池保护治理科普中心进行参观,了解滇池历经的沧桑变化及滇池保护治理工作的成效。

绿染平畴接远天 ,文明生态放霁华。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广大生态环境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生态环境教育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