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这春意阑珊的时节,楚雄市北城小学将清明传统文化与阅读教育相融合,以诗意为舟,以实践为桨,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清明主题实践活动。孩子们在诗韵墨香中感悟生命之美,在亲手创作里传承文化之魂。

一年级:一叶知春·童手绘新生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一年级的萌娃们拾起校园里飘落的香樟叶、梧桐叶,将春天的馈赠化作灵动的"生命之树"。嫩绿的叶芽拼成树冠,褐色的枝干勾勒希望,孩子们用指尖触摸春的脉搏,在《春日》《咏柳》的诵读声中,读懂生命破土而出的力量。

二年级:方寸书签·千年习俗情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二年级学子以青竹为形、彩墨为韵,制作"清明习俗"主题书签。蹴鞠、秋千、青团、祭扫……传统意象在方寸间流转。孩子们将书签夹进《清明节的故事》《诗词里的中国》中,让阅读时翻动的每一页,都荡起千年清明的文化涟漪。

三年级:尺素寄情·家书抵万金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三年级学生以信纸为舟,载满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有的写给未曾谋面的太奶奶:"您种的枣树今年又开花了";有的回忆与外公放风筝的午后。班主任以《傅雷家书》选段为引,教会孩子们:最深的缅怀,是让爱在文字里永生。

四年级:诗画清明·笔墨承古韵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四年级同学以手抄报为画卷,融诗词、民俗、典故于一炉。有的以《清明上河图》为灵感勾勒市井繁华,有的用"子推燕""寒食粥"等意象拼贴传统。展评会上,孩子们化身小讲解员,将杜牧、苏轼笔下的清明娓娓道来。

五、六年级:丹心铸魂·浩气永长存

"青山有幸埋忠骨,梨花纷飞祭英魂。"五六年级学子共读《红岩》《长征》等经典,在《烈士诗抄》的铿锵韵律中提笔抒怀。有学生在读后感中写道:"读《可爱的中国》,方志敏笔下破晓的晨光,正是今天我们头顶的朝阳。"字里行间皆是少年对信仰的仰望。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当清明的细雨浸润书页,文化的种子已悄然萌发。本次活动以二十四节气为经,以经典阅读为纬,让孩子们在慎终追远时读懂生命的厚重,在桃李春风里看见文化的传承。李兴华校长表示:"教育既要扎根泥土,也要仰望星空。我们愿做那盏渡船,载着孩子在诗意与现实中往返,最终抵达精神的故乡。"







图文:陆道姬
编辑:周绍奇
初审:周丕先
终审:何应明 李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