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雄市北城小学坐落于鹿城南路中心地段,据楚雄县志记载,1909年清朝宣统元年在西正街(今中大街)创办女学传习所,后在旧县衙(今八一路)设女子小学。1914年(民国3年)开设女子高等小学预科班。1925年由旧县衙(今八一路)迁至今现址办学。1955年划归楚雄师范学校,成为楚雄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61年另成立楚雄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于雁塔山麓(现师院附小),原附属小学(今北城小学)改称第二附属小学。1964年划归楚雄县领导,更名为楚雄县北城小学,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名为红卫小学,文化大革命后又改为北城小学,北城小学校名一直沿用至今。

2009年3月,楚雄市北城小学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成立北城小学南路校区。学校现辖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6亩。现有教职工143人,有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评员1人,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评员2人,州市级骨干教师35人。现有教学班63个(南路校区31个,校本部32个),在校学生3389人。
百年北小历经110多年风雨,为党和国家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不仅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红色历史也是源远流长。建国前夕,鹿城镇中心国民学校总校(北城小学)在中共地下组织领导小组的引领下,进步师生通过演出进步话剧、传唱革命歌曲、传播革命思想和上街游行等活动很好的配合进步力量开展革命活动。由于师生思想活跃、组织活动影响力大,成为进步青年和教师的联络地点,中共楚雄城区地下党组织的活动中心。2020年7月,被批准成立为楚雄市第十二处威楚红色文化走廊。

学校秉承“让孩子在爱的中阳光中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向善、求真、唯美、承责”为校训,以“打基础、重全面、创三优、办特色”为办学目标,以“诚信自立、奋发向上”为校风,以“博学善导、敬业爱生”为教风,以“勤学、乐学、会学、善学”为学风。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实现了校园网络、多媒体现代化教学全覆盖;书香走廊、传统礼仪教育走廊和学科文化走廊等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梅、兰、竹、菊、荷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成为了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办学行为规范,教学成果显著的现代化名牌学校。

历经几代北小人的励精图治和不懈努力,学校连续6次被评为云南省文明单位,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绿色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云南省优级甲等学校”、“云南省一级二等示范学校”、“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等国家和省级殊荣。学校办学亮点凸显,特色鲜明,形成了以珠心算实验和少儿艺术教育为龙头的办学特色。

北城小学以勇于创新的精神、鲜明的办学特色、优质的育人服务,走出了一条不断奋进的发展之路,百年老校正以崭新的姿态实现跨越式发展,现已成为楚雄州乃至云南省的窗口示范小学,跻身于云南省一级示范学校的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