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
教师平台
从北城小学为庆祝建校110周年而面向大家征集纪念资料开始后,来自四面八方的资料和祝福飞进了北小校园。第十一期继续选登部分校友所撰写的稿件,与大家分享。
假 如
假如还有择业的可能
我一定首选教师
像你那样
清晨迎来的是希望
晚上送走的是星宇
手执教棒站立七尺讲台
给人之初的儿童传道
讲解笃学、尚美爱国
假如我是一名教师
我一定用粉笔画道彩虹
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以教学相长的姿态
一同渡过彼岸
给求知者描绘春夏秋冬
授予技能成为工匠
敬业、钻研、探索、创新
实现梦想超越自我
假如没有太多的假如
我就是一名光荣的教师
我会用言简意明的语言
答凝解惑指引方向
树文明之风培成材之人育社会公德
做为人师表的楷模
北小校友 张建云
贺 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云南省楚雄市
楚雄北城小学
我是一九五八年入学,一九六四年毕业的北小学生。北小的六年学习,我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和教育,为后来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欣闻母校喜迎一百一十周年华诞,请接受一位远在大洋彼岸,心系母校校友的衷心祝贺。祝愿母校为造就国家未来的栋梁培育出更多更好的新苗,取得更大进步。
同时,向为几代人的基础教育不辞辛劳的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问候!
廖燕京
于美国弗吉尼亚
二〇一九年六月一日
Yanjing Liao
505 Flintlock Road
Chesapeake
VA 23322
USA
北小记忆二三事
1958级校友 廖燕京
我进北小,那是六十一年前的事了。
一九五八年秋季,我上完楚雄州幼儿园(当时的专署托儿所)大班。由幼儿园老师办好入学手续,带上行李,直接将我送进一街之隔的小学,成了一名住校生。从进校到毕业,我在这里度过了整整六年的童年时光。六年中,这所学校几易其名。进校时学校全称楚雄师范附属小学,简称楚师附小。后来学校一分为二,一部分迁到雁塔山下,校名为楚雄师范第一附属小学,简称附一小;留在原地部分称之为附二小。一九六二年学校最终定名为北城小学,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北小”。
六十一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北小六年学习生涯,对我的成长极具意义。那六年的往事并不如烟,至今仍然留存在记忆之中。
在大跃进的高潮中进校
我进北小上一年级时,正值全国掀起建设社会主义高潮的大跃进时期。当时的口号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快马加鞭,赶英超美!”我经历的三件事,能从侧面反映学校如何响应政府号召,教育与形势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爱国热情。
(一)以跃进的精神学习掌握汉语拼音。 一九五八年二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汉语拼音方案。我们进校时,正好赶上大力推广汉语拼音,学说普通话的高潮。我清楚地记得,第一个月,不学汉字,突击拼音,每天背,写拼音字母,唱拼音字母歌。班内班外有比赛,用拼音造句,或读出用拼音字母书写的,看似外文一般的句子。那时教室墙上挂满拼音字母表,拼音图片;校园内宣传栏上,食堂门口,汉语拼音随处可见可读。一个月铺天盖地的强化学习,使我们这些首批以拼音字母为开端的新生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的发声和使用。也为日后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和较熟练地用拼音查字典打下基础。
(二)争当灭蝇能手。大跃进期间,政府号召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消灭“四害”。所谓“四害“,指的是苍蝇,蚊子,老鼠和麻雀。后来有专家指出麻雀吃害虫,属于益鸟。于是麻雀从四害名单中删除,而以臭虫补之。校长在全校大会上作消灭四害的动员报告,强调因人制宜,小学生以消灭苍蝇为主。我们的任务是每天要交一盒死苍蝇。我们每天带着蝇拍上课,课后就到苍蝇比较集中的食堂,垃圾箱,厕所以及学校以外的地方打苍蝇。同学们灭蝇很积极,不少人因超额完成任务受到表扬。
(三}为支援大炼钢铁拾废铁。”工业以钢为纲“是大跃进的发展方针之一。政府号召大战钢铁,土法上马,全民炼钢(后来的实践证明这种作法不具备科学性),全社会积极响应,学校也不例外。同学们被发动起来拾废铁,支援钢铁大会战。同学们将利用课余时间拾到的废铁交给学校,学校汇集后交给有关单位。那时我的同桌是个女生,她告诉我她家在农机厂,厂里到处都可以捡到废铁。于是每天放学后,我把书包腾空,跟她到厂里拾废铁,小到螺丝螺帽,大到破损零部件。书包装废铁,脏了不说,很快就被废铁压破了。尽管如此,换个书包再干。由于持续不断,我上交的废铁比其他同学多。在学校的表彰会上我得了奖。那是一个墨绿色的,印有橘红色奖字的口缸。
我们来到许家村
我从进北小起就住校,一直到三年级。当时住校生大都是机关干部子女,父母工作忙,交由学校照管。负责管理我们的是金同祥老师。金老师是彝族,性格开朗,对人严厉但不可怕。他有个人儿子,年龄与我们相仿。因之,金老师关心或者教训我们时,给人感觉他既像老师又向父亲。
那时的楚雄城不大,抬脚便可出城,城外就是农村。虽然农村近在咫尺,我们对农村的认识却是很模糊的,根本不懂农民怎样生活,庄稼如何收种。另一方面,与北小一墙之隔就是中共楚雄地委会,我们的家就在那里。在机关大院内,在校园中,有时我们感到无聊时不专心学习,还会搞点恶作剧,影响到学校正常秩序和周边居民生活。
学校为了让我们这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住校生认识农村,比较城乡,珍惜学习时光,专门安排了一次下乡。金老师牵头,联系交通食宿。在金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二十多人,乘坐两架双杠马车,去到十几公里外,归属于前进公社的许家村,住进当地的一所小学校里。学校正放农忙假,村里安排专人为我们煮一日三餐。我们上午上课,下午在村里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走访农家,识别庄稼,观看农活,与村里小孩交朋友。
许家村不大,但是在我们眼里,简直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看到燕子在农家屋檐下衔泥筑巢,看到山林中有那麽多松鼠上窜下跳;我们尝到山泉的清凉纯净,黄刺莓的酸甜可口。山上吃草的羊群,圈里拱槽的猪仔也会引起我们的兴趣。
在这里,我们体验到没有电的滋味:没电灯照明,看不到电影,听不到广播。农民用石臼舂米,石磨磨面,粗糙的包谷饭,无味的干板菜是他们的主食。农家小孩大都赤脚,有些没裤子穿。当时正值春耕大忙,农民们起早贪黑抢节令,水田插秧,山地种包谷。田间地头,我们如此近距离目睹农民叔叔伯伯们如何熟练地驾着牛犁田耙地,也知道了什么是“脸朝黄土背朝天”。
两个星期很快过去,我们依依不舍告别许家村。这次下乡,在我们的幼小心灵中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有所领会,也让我们感受到,与农家小孩相比,我们有多幸福!
校园生活多姿多彩
在我的记忆中,北小注重贯彻执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革命传统和英雄主义教育是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学校定期邀请老革命,劳动模范,英雄人物到校作报告。我们曾听过楚雄军分区钟仁辉司令员,黄学义司令员,王展副司令员的报告。钟,黄二位司令员早年加入红四方面军,曾四次过草地。王副司令员是陕北老红军,刘志丹的队伍。这些老革命身经百战,历尽千辛万苦,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记忆最深的还有女英雄徐学惠。一九五九年中缅边境发生一起银行抢劫案,年轻的女营业员徐学惠为保护国家财产与匪徒搏斗,被匪徒砍断双手,因呼救被砍伤面颊。她的英雄事迹很快广为传播. 这位女英雄应邀来校,同学们一睹英雄风采。当时她失去双手的两臂缠着纱布,嘴角两边的刀疤清晰可见。面对这位身材纤瘦矮小的女英雄,我们不禁肃然起敬。她的讲话不断地被掌声打断。她的英雄事迹深深打动同学们的心。
楚雄地区党政机关干部的子女大都在北小就读。当时社会上就有非议,说北小是“太保学校”,意思是这所学校为干部子弟而办,处处护着干部子弟。事实是北小领导能坚持原则,严格治校。我的同学于速民,生性顽皮,不守纪律,不专心学习,不尊重老师和同学,校内影响恶劣。为严肃校纪,教育本人,学校给予于速民记大过处分,并未因其父是楚雄州副州长而网开一面。这次处分,对于速民同学,好似被击一猛掌,使之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其后数年,因品学兼优,他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
从地委会调来的刘廷英校长,曾经与许多同学的父母共过事。然而,她能不讲情面,对干部子女的不良表现及时批评。以我为例,有一次上体育课,我迟到了还与体育老师争辩。仗着刘校长是我母亲的熟人,我还对那个老师说去找校长我都不怕,坚持不认错。这节课被我搅黄了。体育老师将我带到校长办公室并陈述了来龙去脉。刘校长很严厉的批评,使我痛哭流涕,表态绝不再犯。她认为不袒护,严格要求我们才是真正地对我们的父母负责。
北小范围小,活动空间有限。尽管如此,学校每年组织运动会,比赛项目包括田径,拔河,跳绳,跳橡皮筋等。一九六一年,中国乒乓球队在第二十六届世界锦标赛上夺得男单,女单和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优异成绩震惊世界,也极大地鼓舞全国人民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热情。北小校园内掀起一股乒乓热,同学们把拼起的课桌,教室的讲台,食堂的饭桌都用来打乒乓球,五花八门,只要能打球的地方都加以充分利用。喜爱打球的同学太多了,常常为争场地闹矛盾。为了鼓励同学们的乒乓热情,学校安排砌了几个砖台供学生打球。一九六二年学校组建足球队,没有足球场,就在篮球场上训练。周末及假日,校足球队就到有足球场的鹿城小学,楚师附小或楚一中训练和比赛。经过努力和刻苦训练,北小足球队在一九六四年的地区少年足球联赛中名列前茅。而且,从这个球队培养出的于速民,于速建等同学在后来若干年都是楚雄州足球代表队的主力队员。
学校的文艺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每年举办歌咏比赛,诗歌朗诵会,绘画展。每年六一儿童节,各班都排练节目参加文艺演出。学校注重发挥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歌咏队,绘画组等。我是我们班的歌唱指挥,我们班在学校歌咏比赛中获奖,于是我被学校指定和培养为校歌咏队的指挥。参加过校际比赛和为大型会议演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酷爱绘画,得到过美术老师的单独指导,画作每年参展,数年被学校誉为”小画家“。
老师,辛勤的园丁
著名企业家,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先生说“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完成的。”人才的培养与成长就是从实现基础教育的小学为起点的。北小犹如一个大花园,北小的学生好似正在成长的花朵,而北小的老师们就是那辛勤劳作,呵护花朵的园丁。回想从进北小到小学毕业的六年中,我的班主任换了一个又一个。每个班主任都在我和同学们身上倾注了心血。
我的一年级上学期班主任是李惠芬老师。李老师和蔼可亲,说话轻声慢语,她的耐心和热心能让刚进校的新生去除羞涩与胆怯并很快融入新的集体中。董美德老师接手一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她也是一位耐心,细心,有爱心的老师。
二年级的班主任是赵印全老师。一位上课能严肃认真教学,下课可随和相处,深受同学们爱戴的男老师。
三年级和四年级的班主任是刘锦丽老师。她是先进模范教师,曾经去北京出席过“群英会”。她善于启发学习方法和调动学习积极性。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也把母爱给了我们。有同学病了,她去看望;有同学家庭困难,她伸出援助之手;她经常抽时间家访,与家长互动,帮助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水平。
从五年级到六年级,我们的班主任是陈艺老师,陈老师中文功底扎实,要求学生严格。他教语文,除课文内容外,还旁引博证,使同学们思路大开。有一次,在讲写作,他要求我们在遣词造句时多推敲。接着他讲了“推敲”的典故:唐朝诗人贾岛写了首诗,诗中有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觉得也可用“敲”替代“推”,经过反复琢磨并经大文豪韩愈指点,遂采用“敲”。陈老师补充,在寂静的月夜,和尚敲门,不但有动作,还有声响,那是怎样的意境?陈老师的这番话,我至今记忆尤新。陈老师的严格,还表现在批改学生作文上。通常,好的作文,他最多给85分。此举被同学们戏称为85分制。严谨的教学方法使得我们的作文成绩普遍提高。我特别留意陈老师讲解范文时强调的重点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受益不少。有次我的作文居然得到93分,打破85分制,当时在班里引起小小轰动。从五年级起,语文和数学的教学分别由两位老师承担,陈老师教语文,普美英老师教数学。普老师很关心与我类似的数学成绩属中下的同学,她每次改完作业后,分别把我们叫到办公室,一一指出错误,分析原因后,让我们当面做类似题目以加深理解。经过她诲人不倦的引导,从五年级下学期起,我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老师们的辛勤劳动,让我们在北小的沃土上扎下根基,健康成长。我这一生,接触过许许多多的人,中国的,外国的,时间一长便逐渐淡忘。然而,我的老师们的姓名及其音容笑貌却一直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一辈子都忘不了。 北小的六年是宝贵的,是我个人成长的起点,我后来能上中学,上大学,乃至到国外留学,都与北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我上过北大(北京大学),但是,没有先前的北小,哪来后面的北大?北小,永远是我心中的第一母校!
北小校友
廖燕京
廖燕京,男,1952年生于北京。因父母工作调动,随父母到云南。1958年至1964年就读于北小,毕业后考入楚雄一中。曾经作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下放楚雄西舍路山区农村数年。先后在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学习深造。曾供职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等。以及作为中方代表常驻他国数年。后来自费留学并定居美国。现已退休。
来自大洋彼岸的祝福
童年的点滴回忆
北小校友 吕国胜
我晃悠悠,飘忽忽的走着走着,耳边恍然有人在说:国胜,楚雄北城小学110周年了。我奇怪,北城小学?在我记忆中没有这个名称啊,回头望去,原来是发小于速民(原名杨土改)在唤我,经他讲述,我才知楚雄城北小学就是我档案和记忆中的楚雄楚师附小。真没想到,我曾经读书的小学之中,还有所具有百诞历史的学校。110周年的楚雄城北小学百诞校庆,实属大典大庆。
我是1957年初从北京随父母调动工作来到楚雄,我由北京育英小学转入楚师附小。那时的楚雄不大,记忆中一条主街道称北门街,街上有一照相馆,有个百货商店,还有个西山公园,公园里铁笼中关着个小黑熊,山上有个溪水,水中我还抓过小螃蟹呢,另外城北有条江,有个飞机场(没有飞机)。楚师附小学校也不大,
几排平房,有棵大树,我与还曾记得的王卫国、杨土改(于速民)、孙玉林、廖燕京、齐秀英、任卫民、任卫玲、朱小笛还有我弟吕黎明(原名朱黎明)…等一批卅委县委的子女共同就读楚师附小,也曾经在学校里住校。当时的校长是亱家声,管理我们住校生的老师是姓金。
国家不富裕,学校资金欠缺。学校组织我们勤工俭学,砸瓦渣,去水库(好象也在城东北山中)砍烧柴,让我记忆犹深的是一次砍柴每人背1一2根回校,我扛了一根粗一点的,走到半路,实在太累,我就丢了,空手回到学校,后来学校给扛柴回来的学生每人奖励一支铅笔,自然就没有我的份了,学校并没有因为我是干部子女就不讲原则,这事让我知道做人必须实实在在,吃苦耐劳,劳动才有回报。夜校长平易近人,常带我们去江里抓一种背上有三根刺的叫蛧絲的鱼(学名不知),他睁眼在水里抓到后用瓜叶包住糊上泥烧给我们吃,我至今游泳在水中睁眼就是跟他学的。我曾记得在学校大树下总是金老师给我们和老师们分歺,一人一盘,并教我们在水缸里养小雀藻,在困难时期大家都养,具说对身体有补充营养的功能。那时粮食紧张,学校粮食紧张时金老师就带我去找我父亲批条子补助一点。那时学校的那棵大树下,常是我们,老师相聚的地方,留下了我们很多的记忆。
我在学校并不是很好的学生,当然也不特别调皮,我曾代表学校少先队(我曾任过中队长)向保护国家财产失去双手,到苏联治疗后归来的徐学惠英雄献花,但也一放学就随我班的学生头李希周,陈雄忠(后来是卅彩印厂付厂长),蒋XX就去飞机场抓蛐蛐,牛屎拱拱(屎壳郎),打弹弓,游泳抓鱼,灌木丛中寻鸟窝,记得运河刚修好,一次我从桥下跳水,跳下去谁知就浮不起来了,我睁眼在水中沿石头爬,竟然爬到岸边露了头,多危险,水火无情啊,凡事须当注意,此次让我认识到人有意外,遇事切勿慌乱,认真分析,沉着应对。我不是个很好学生,也会投机取巧,记得除四害时,学校交给的仼务我完不成,我就把县委警卫班打的麻雀脚,老鼠尾巴剪下来交到学校,踏上社会的校友,这种行为可不能带入工作中哦。
楚雄那时不大,周边野味不少,那时一放学就往县警卫班跑,他们人员常轮流出去打飞禽走兽,野鸡野鸭,麂子肉我吃的不少,那时许多同学冬天都提个铁皮罐头做的小手炉,我吃过许多同学带来的盐制牛肠,就是用这小炉子烤出来的,陈雄忠家是楚雄唯一开照相馆的,生活条件比普通家庭好,我们是好朋友我也没少吃他家的炸酥肉,最让我记忆犹深的是我们家院子里跑进一只大金钱豹,还是孔叔叔(后调在省烟草公司工作)早晨来家送文件发现的,可吓人了。可见那时楚雄有多大了吧。
参加工作后多次陪领导到楚雄,到复烤厂,除虫菊种植基地,盘龙云海药厂调研,也多次陪领导下滇西途经楚雄,却一直未能回楚师附小学校看看,这是我的不对,但楚雄的几年童年的记忆,楚师附小的学生时代我却从未忘怀,更忘不了那时培育我们这一代负出辛劳的老师,忘不了和我同时代成长起来的发小、同学。楚雄城发展真快,他变大了,变的我进去都要迷失道路,想必原来的楚师附小,现今的城北小学也一样变的让我不认识了,失去了原有的记忆了吧。但是在我的脑海记忆中,档案中却有永远抹不掉的痕迹,他就是楚师附小一现今的北城小学。
在母校北城小学110周年百诞大庆之时,我拙笔仅以童年点滴回忆,望能引发老少挍友对学校、老师培育之情的启示。祝北城小学百诞诞辰庆典活动圆满成功。